AYX·爱游戏-杨瀚森,CBA赛场的三分隐忍与场下苦练
在CBA联赛的赛场上,青岛国信水产队的中锋杨瀚森以其扎实的内线技术和出色的篮板能力为人熟知,细心观察的球迷会发现一个现象:这位年轻的大个子在正式比赛中几乎从不尝试三分远投,但场下的故事却截然不同——据球队内部人士透露,杨瀚森每天都在训练结束后加练三分球,为未来的比赛做着准备。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是一位年轻球员对自我AYX·爱游戏定位的清晰认知和对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
传统中锋的现代转型
杨瀚森身高2米16,体重115公斤,拥有典型的中锋身材,在CBA的赛场上,他主要在内线作业,凭借出色的脚步移动和柔和的手感得分,防守端则依靠身高和臂展构筑禁飞区,上赛季,他场均贡献15.3分和11.2个篮板,是联赛中最具潜力的年轻内线之一。
在现代篮球越来越注重空间和远投的背景下,传统中锋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就连曾经鄙视三分球的NBA传奇中锋沙奎尔·奥尼尔也曾开玩笑说:“如果我在这个时代打球,我也会练三分。”
杨瀚森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趋势,青岛队助理教练李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杨瀚森每天训练结束后都会加练至少100个三分球,这不是教练组的要求,而是他自己的决定,他知道未来篮球的发展方向,希望提前做好准备。”
为何比赛中不见三分尝试?
既然每天都在练习三分,为什么在正式比赛中看不到杨瀚森尝试远投呢?这背后有多重考量。
球队战术需要,青岛队目前更需要杨瀚森在内线的得分和篮板保障,主教练刘维伟表示:“我们知道杨瀚森有能力投三分,但目前球队更需要他在内线发挥作用,他的内线技术是我们的重要武器。”
信心问题,训练中的三分投射与比赛中的远投存在巨大差异,没有防守压力的情况下投三分与面对防守球员的干扰投篮完全不同,杨瀚森自己坦言:“我在训练中三分命中率还不错,但还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在比赛中自信地出手。”
第三是选择问题,作为一名年轻球员,杨瀚森明白自己需要先巩固在内线的优势,再逐步扩展射程。“我不能本末倒置,”他说,“内线技术是我的根本,我必须先把这个做好。”
三分训练日常
每天训练结束后,当大部分队友已经离开球场,杨瀚森会留下来进行他的三分训练,他的训练不是简单的随意投篮,而是有系统的练习。
他从底角开始,每个点投20个,然后移动到45度角,最后是顶弧,每个位置都有不同的要求:底角三分更接近篮板,角度较小;顶弧三分距离最远,需要更多力量。
训练师张天宇介绍说:“我们不仅练习定点投篮,还练习接球就投和移动后的投篮,现代篮球对大个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需要能够在外线接球后立即做出决策。”
杨瀚森的三分训练还包括模拟比赛情境的练习,有时教练会安排队员进行干扰,模拟比赛中的防守压力。“重要的是让他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投篮姿势不变形。”张天宇补充道。
中外中锋的转型范例
在CBA历史上,不乏成功开发出三分能力的内线球员,易建联就是最好的例子,早期易建联主要以内线进攻和中距离跳投为主,但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他逐渐扩展了射程,成为了可靠的三分威胁。
2018-19赛季,易建联场均出手3.7次三分,命中率高达40.3%,这一变化让他的比赛更加全面,也为队友创造了更多空间。
国际上这样的例子更多,NBA的布鲁克·洛佩斯是最典型的案例,早期洛佩斯是纯粹的低位中锋,几乎不投三分,2016-17赛季,他场均仅出手0.2次三分,但随后他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比赛方式,2018-19赛季场均出手6.3次三分,命中率36.5%,成为了联盟中最具空间感的大个子之一。
西班牙球星马克·加索尔也是成功转型的代表,早期加索尔是传统中锋,但随着年龄增长和篮球演变,他开发出了可靠的三分能力,在2019-20赛季场均出手4.4次三分,命中率38.5%。
这些成功案例为杨瀚森提供了模板和信心。“我研究过这些球员的比赛录像,”杨瀚森说,“看到他们如何成功扩展自己的射程,这让我相信我也能做到。”
技术调整与挑战
从内线球员转型为有外线威胁的球员并非易事,需要多项技术调整。
投篮机制的改变,内线球员通常投篮发力更多来自手臂,而外线投篮需要全身协调发力,特别是下肢力量的传导,杨瀚森表示:“我最开始练习三分时,总是力量不足,后来调整了发力方式,现在感觉好多了。”
平衡能力的训练,大个子球员投三分时往往因为身高过高而难以保持平衡,训练师为杨瀚森设计了专门的平衡训练,包括单脚投篮练习和不稳定表面上的投篮训练。
第三是心理调整,内线球员习惯了背对篮筐打球,而外线投篮需要面对篮筐,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比赛方式,杨瀚森需要学会阅读外线防守,决定何时投篮何时突破。
“最大的挑战是改变习惯,”杨瀚森说,“我打了这么多年内线,很多动作已经成为肌肉记忆,现在要学习新的技术,需要不断重复直到形成新的肌肉记忆。”
球队的长期规划
青岛队管理层对杨瀚森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总经理张北海表示:“我们不急于让杨瀚森马上在比赛中投三分,我们希望他先巩固内线技术,同时逐步开发外线能力,这是一个过程,我们相信当他准备好时,会自然在比赛中展示出来。”
球队计划让杨瀚森先在低压力情境下尝试三分,比如季前赛或对阵实力较弱对手时。“我们会选择合适时机让他尝试,”主教练刘维伟说,“重要的是不要让他在心理上有负担。”
随着杨瀚森三分能力的提高,青岛队的战术选择将会更加丰富,他可以作为外线炮台为队友拉开空间,也可以在内线利用身材优势单打,这种内外结合的能力将使他对防守方构成更大威胁。
中国篮球的长远思考
杨瀚森的个人发展也折射出中国篮球的整体思考,在过去,中国男篮拥有姚明、王治郅、巴特尔等世界级内线,但这些球员大多以传统内线技术为主。
如今国际篮球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就连中锋位置也需要具备外线投篮能力,2019年篮球世界杯上,中国男篮的外线乏力问题暴露无遗,特别是内线球员无法拉开空间,导致进攻拥堵。
杨瀚森的发展代表了中国篮球对新篮球趋势的适应,如果他能够成功开发出稳定的三分能力,将为中国男篮提供新的战术选择。
篮球评论员苏群指出:“杨瀚森的三分练习代表了中国年轻一代球员的意识转变,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位置分工,而是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现代球员,这种趋势对中国篮球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未来的期待
虽然目前我们在CBA赛场上还看不到杨瀚森投三分,但这只是时间问题,随着训练量的积累和信心的建立,他很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突然展示这一新武器。
“我相信当时机成熟时,大家会看到我的三分能力,”杨瀚森自信地说,“但我不会为了投三分而投三分,一切都要以球队需要为前提。”
青岛队球迷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这位年轻中锋的全面表现,球迷王先生说:“每次看到杨瀚森训练后加练三分,我就想象他在比赛中投进三分的样子,那一定会很震撼。”
对于杨瀚森而言,三分能力只是他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他的目标不仅仅是成为一个能投三分的中锋,而是成为一个能够多方面影响比赛的球员。
“篮球在不断进化,球员也需要不断进化,”杨瀚森说,“我会继续努力完善所有技术,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CBA这个竞技舞台上,杨瀚森的故事提醒我们:看得见的是比赛中的表现,看不见的是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准备,那些训练馆里的汗水,终将在适当的时候转化为赛场上的精彩表现。
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像杨瀚森这样既有传统内线技术又在开发外线能力的球员,将代表篮球的新趋势——位置模糊化,技术全面化,这种变化不仅丰富了比赛内容,也为球员个人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或许不久的将来,当杨瀚森在比赛中命中第一个三分球时,那将不仅是一个得分,更是一种宣言:传统中锋正在进化,篮球运动永远在向前发展。
评论留言